第一卷 沙世

  筱崎秋生的手记。

  有件事情我绝对不可以忘记。

  也可以说是我绝对无法忘记。

  因为我绝对无法忘记,所以就连在这种地方留下纪录却是毫无意义的。因为这同时也代表我承认自己说不定总有一天会忘记这件事。

  不过,我还是想要留下纪录。

  只要我还有一丝印象,我就不想让她、不想让沙世的任何一个地方蛮得暧昧不清。

  而且,这也是为了在我自己能够好好做一个结束之前,留给我自己的警惕。

  我不会忘记,和沙世第一次见面的那一天。

  我不会忘记,和沙世说过的每一句话。

  我不会忘记,沙世留下来约这份痛楚。

  我不会忘记的,沙世。只要我还是「秋生」,就绝对不会忘记。

  谢谢你。还有,对不起。

  ●

  一九二〇年,大正九年的帝都东京。说到这里最先进的街道,那自然是非银座莫属。

  林立英式炼瓦红砖建筑的中央大道,又称为银座炼瓦街,是欧美文明最蓬勃发展的地方。

  除了先进的建筑物,来往行人的穿着与谈吐也同样非常先进。原因无他,只因为会来到这条街上的人,大多都是住在所谓「山手」地区的上流、权贵阶级。

  政治家、财经大老、高阶军官、贵族。这些人和其他人之间,有着不光是所得上的明显差异。例如能够接触到的资讯的质与量,即欧美文化的吸收量。

  (不管什么时候过来,都是一样夸张的地方啊……)

  秋生背对着街灯,站在银座一角,眺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。

  成为绅堂丽儿的助手后,来访此处的次数早已超过了双手手指的总合,但是秋生仍然每次都觉得自己会被这条街道的气势压倒。

  若是热情或活力,的确有其他地方胜过银座。但是这条街道散发出来的,和那些都不同。

  (感觉行人的步行速度比其他地方都快。)

  站定不动地观察他们时,尤其会有这种感觉。人们的双脚、动作,以及谈吐。这所有的一切,说好听一点是经过精简的敏捷,说难听一点则是有种慌乱仓促之感。

  虽然说是因人而异,但是观察过整条街后,得到的结论可能会比较接近后者也说不定。

  (追上并超越列强,是吗……)

  这份抱负最坚定也最灿烂的日子,是在明治时期。不过至今仍深植在当代的人们心中。

  日清(注:即甲午战争。)、日俄,以及欧战,「战争」最能简单而明确地计算一个近代国家的能力。跨越了这些试炼,正式进入大正时代的日本,以短短半世纪之前根本无人预见的惊人之势冲刺,如今已经能和欧美国家比肩了。

  虽然外交与经济方面的不稳定始终未能拭去,但是至少在这个时代之前,这些问题都还不到致命的阶段。

  现在,日本的国际强权地位已是西方各国无法忽视的程度。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的自负,以及仍然一息尚存的明治时代余火,相信就在当代人民的背后不断推动他们前进。

  (不过,老师应该会觉得这种事情很可笑吧。)

  绅堂丽儿就是这种人。不过并不是取笑,像这种热情越是庞大,那个俊美青年就会越轻松地从上方一跃而过,愉快地游走于人世之间。

  这时,他脸上的笑容一定像秋生想像的一样。眼睛像是抛媚眼一般,嘴角微微上扬。

  「……呵呵。」

  想像着这一幕的秋生,忍不住笑了起来。这时,马路上突然吹来一阵强风。

  「呜哇……」

  太大意了。自己明明知道今天的云飘动得很快,地表附近也会不时吹起强风。

  亦可称为疾风的那阵风,把秋生头上的招牌鸭舌帽给吹走了。

  「糟糕……」

  秋生连忙伸手想要抓住,但是却来不及了。剪齐的短发被风吹乱了起来。

  被吹走的帽子,飞越走道上熙来攘往的人们头顶,消失在人潮之中。

  「……惨了。」

  这个时代的人潮方向,不像现代一样明显分成左右两边。秋生一边说着「不好意思」、「借过一下」,努力穿过人潮,寻找帽子。

  经过精心铺设的路面相当坚硬,脚下的触感,是在东京其他地区所无法感受到的。

  像这样踏着尖锐的脚步声前进,的确非常有现代感。但是为了寻找一顶可能掉在脚边的帽子而边跑边往下看时,那就不同了。总有一股非常强烈的反弹感,仿佛受人厌恶般的坚硬感。

  「到底在哪里……啊!」

  在这条坚硬而冷漠的道路上,秋生遇上了她。

  掉在地上的帽子,被一只陌生的手捡了起来。当秋生顺着手的动作往上看去时……

  「……」

  刹那间,秋生失去了说话能力。

  在炼瓦红砖盖成的日用品商店前,站着一名少女。浅葱色花纹的素雅和服,裹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页